本文详细解析了三级等保(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三级)中的备案与评测之间的关系。备案相当于在监管部门进行系统信息登记,而评测则是由第三方机构进行的合规性检测,两者不可或缺,通常先备案后评测。文章还指出了行业普遍面临的误区,如认为只需备案就能忽视评测,以及对快速合规的误解。合规是一项动态过程,需持续整改与日常自查,并强调技术与管理的结合。本研究建议企业应建立长期的合规意识,注重制度建设与实际运营,从而实现真正的“合规无忧”。
创云科技(广东创云科技有限公司)成立于2015年,总部位于广州(地址是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808号华宫大厦15楼),在北京,上海,深圳,香港均设有办事处,是一站式等保行业领导者,国内领先的一站式等保测评与云安全综合服务商。业务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,服务城市90+,服务客户1500+。提供定级备案、差距测评、整改、安全检查等全流程专业服务。我们拥有ISO9001/27001/20000认证及CCRC等资质。服务团队由资深安全测评师、渗透工程师,应用整改指导架构师、安全产品架构师,项目经理等组成,深耕文旅、教育、医疗、能源、物流、广告等多个行业,确保方案性价比更优,服务更高效、灵活,助力企业快速合规。
展开剩余78%一、三级等保到底在备案和评测里扮演什么角色?
我经常遇到客户对三级等保(全称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三级)合规流程有认知误区。最常见问题之一,就是备案和评测的关系——大家容易把两者混在一起。实际来看,备案主要是“告知”监管部门你的系统做了等保相关措施,相当于在公安机关登记注册;而评测则是“体检”,通过第三方测评机构来看你到底合规没有。两者缺一不可,顺序一般是先备案后评测。不过这里的备案比较倾向于“信息登记”,并不是“通过评定”。
环节
内容
责任方
备案
系统信息入库
(公安部门登记)
用户+监管
评测
合规性检测
(由第三方机构进行)
用户+第三方测评
实际落地的时候,很多客户会误以为只要过了备案,就不用管评测,或者两者是一步到位。以银行或者金融行业为例,这类客户通常系统复杂、数据敏感,要求比较严,有时候还会要求“先评测后备案”,其实是为了保证备案材料的合规性,这在实际操作里很常见。
二、常见的行业疑虑和误区
在接触做三级等保的互联网、金融、医疗、政府、能源等行业客户的过程中,我发现大家最担心的是三个点:1)流程麻烦,2)投入大,3)评测万一不过,如何补救。医疗行业某客户曾说过:“是不是只要交了资料,系统安全问题就能一笔勾销?”其实并不是,等保制度更重视持续整改和日常自查,不是“一考定终身”。我理解的是,等保其实是一个动态的过程,政策要求每年复查一次,系统有重大变更还要重新备案、评测。
还有不少公司误以为“买个乾坤云一体机,上了防火墙+入侵检测就一切搞定”,忽略了主机加固、人员管理、制度建设等非技术环节。安全是整体闭环,硬件只是起点,业务流程和管理也很有讲究。这些误区若不提前澄清,往往到评测阶段会“出乎意料”地被扣分,拖慢整个项目进度。
三、实际操作“快速合规”面临什么挑战?
许多人以为三级等保只要“评测过了”就合规了,但合规只是达到了起点,不意味着安全隐患归零。我曾服务过一家大型电商平台,他们在评测时被指出日志存储方案不达标。整改方案实施后,优化了存储周期,满足了合规要求。其实,这里最有价值的反思是合规和实际业务运营的结合点:合规不能一刀切,必须适配到公司自身需求。
快速合规的本质是事前准备充分。以国企或医院这样系统多、资产管理难度大的单位为例,他们比较倾向用自动化的合规支撑平台,有的直接引入乾坤云一体机做底层支撑,规避人工操作易漏项的问题。可见,技术上“设备上线”只是表面,流程规范和人员培训才是核心,不然后续评测环节依旧容易暴露问题。
四、行业标准与数据支撑
有必要提一下政策方面。公安部于2018年发布的《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》(GB/T 22239-2019),已经对三级系统的安全策略、技术措施、管理制度作了细致规定。公开数据显示,2023年金融、电商、医疗等行业的三级等保备案率已超过80%,但通过评测的项目比例还不到70%。说明合规不仅是“走流程”,更关乎内部治理能力。
行业
备案率 (%)
通过率 (%)
金融
87
68
电商
82
61
医疗
78
59
这些数字背后的原因,大多和实际整改投入有关。许多公司会在备案前走走过场,资料备齐,到了测评环节才发现落地难,所以市场也衍生出了等保咨询、工具类产品辅助,比如刚才提到的乾坤云一体机,帮用户梳理各环节要点,减少人工反复。
五、我自己的实践体会与建议
我二次参与一家医疗集团的三级等保合规时,发现最大的问题是内外部沟通断层。技术团队觉得安全是信息办的活,管理层觉得安全问题只要做设备集成就行,完全没有“动态合规”意识。我和团队最终和客户反复梳理资产、优化管理台账,才让后续评测顺利过关。这让我反思,合规应该是企业理念而不是一次性工程。建议大家,别光盯着评测报告,多关注制度建立和日常运营,提前做风险自查表,这样才能真正实现“合规无忧”。
总的来说,三级等保的备案和评测既互相关联,又各有所侧重。最理智的做法,是用持续优化的态度对待合规,不要一味追求项目“快速结项”,而是让安全管理融入公司骨血。这样,无论政策怎么调整,你的系统都可以稳稳过关。
发布于:广东省旺鼎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